吴广志,河北衡水市武邑县韩庄镇卫生院医生,从业20年,忠诚服务于国家基层医疗事业的一名七零后。20年来,扎根乡镇,服务一方,情暖农家,把党和国家医改政策贯彻执行到最卫生体系的最后一公里,为健全乡村医疗全覆盖不辞辛苦,奉献力量。“质朴可亲,细致认真”概括了吴医生的为人和从业,十里八乡的人都叫他“吴哥”。有病都愿意找他。
庚子年末,疫情突袭藁城,石家庄告急。200公里之外的武邑迅速反应,在“县抗疫指挥部”组织下,紧急组织“援藁医疗队”。吴广志第一个自愿报名,稳重的七零后,质朴的老大哥,此时却时激昂慷慨,誓言铿锵,义无反顾。一时间,年轻人纷纷写下请战书。可是,人们都知道,吴医生家里还有90岁的老父亲,还有即将高考的女儿和即将中考的儿子。吴医生其实每一天都在负重前行。在国与家的衡量中,他暂时放下了家,勇赴国家之急。这个春节,只能把所有的家事和操劳交给妻子。
1月11日傍晚接到命令,吴广志回家简单收拾东西,并与老父亲及妻子告别,整个过程特别快,简单到内疚和泪水不曾奔流和决堤,他就已经坐上了出发的大巴车。1月12日凌晨随衡水第二批援藁医疗队进入重灾区,早晨八点到达,没有时间休息和调整,全体队员就催促着领导去申请任务了。疫情当前,抗疫如救火,刻不容缓。在藁城疫情指挥部的调度下,全队分组行动,吴广志随即进入九门镇后屯村进行核酸采集工作。一场与病毒的较量,一次疫情的赛跑,就这样开始了。
正值大雪节气,冀北的温度很低,可是,即便在夜里,通宵奋战,厚厚的防护服下面,依然是汗湿征袍。藁城一带,经济发达,人员密集,一个村往往三四千人。人员越密集就越需要尽快检测和筛查,不能停,停下来就可能累得爬不起来了,坚持住,把整个村做完再休息,疫情不等人。就这样,吴广志和战友们从夜晚坚持到白天,又从白天坚持到夜晚。一直到腊月廿八,核酸检测基本完成,这才松了一口气。
而此时,才想到好久没给家里打话了。其实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了。吴广志的家里也一样,只不过少了他的身影。妻子更显操劳了,父亲年高体弱,儿女课业紧张,悄悄的拨通电话,妻儿的嘱托让他着实感动和内疚。“家里一切都好。少打电话,有空就休息一会儿,养足精神多做几个核检。”这一句足以,足以感动武邑,感动藁城。
是真的,家里确实不用多操心,这期间县领导及医院领导走访探望,带来了慰问物资,带来温暖和安慰,远在他乡的援藁队员心里都是暖融融的。
奋战30余日,疫情终得控制。春回大地,吴广志又俯身工作于熟悉的医院,一如既往,平静又从容。只是加班加点更多了,询问病情的更细了,深入农户得更勤了,吴吕音、李吕音一带几个村的贫困户中有老年慢性病的几个患者,在他的工作日志里都有详细的病情记录、月用药费用记录。偶得闲暇,同事们交流时,吴广志总是深情地回忆起藁城往事。“经此一疫,我更深切得感受到大夫对于病人的重要,身患疾病如同身陷黑暗,而大夫正如暗夜之火,给患者带来希望,给患者家庭带来温暖。治病救人乃是一项神圣之事,值得我们一生相许。”
经历疫情洗礼,吴广志向往党组织的情怀更加强烈,这位从业20年的老同志自己向组织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感动。“近一个月的抗疫工作里,我更真切地感受到党和国家无所不在的关怀,无坚不推的力量,无可阻挡的信心。生活和工作在社会主义的伟大祖国让我感到自豪。”
“沧海横流显本色,战疫归来志弥坚,洁白战袍裹丹心,爱党敬业更忠贞。”这就是质朴可爱的抗疫战士吴广志。
|